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 国家社科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12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4年5月31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林建华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辛向阳在致辞中表示,课题组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国家观,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本内涵、内在特质的分析研究中。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握好主题主线,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整合各类文献、做好调研,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路径,推出能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水平的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国汇报了项目实施计划和主要研究内容。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路径的整体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项目总体研究框架由其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构成,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与内在特质、战略价值与世界意义、建设条件和生成动因、基本遵循与建设路径。根据该总体研究框架,课题组设立了四个子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担任此次专家评议组组长,组织引导专家评议会并担任综合评议。秦宣认为该课题研究意义重大。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区分概念、明确维度,增强研究的精准度。二是确立或建构研究范式。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找准理论研究的范式,争取在研究范式上有所突破。三是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现实逻辑。四是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逻辑。五是强化对文献的集中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重要讲话《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3月15日重要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献,在梳理阅读文献的同时,建立台账以细化分工,争取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指出课题研究逻辑清晰、条理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对文明的内涵阐述,明确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区分;二是应超越思想文化层面,从物质、精神等多维层面讲文明建构;三是对部分概念的内涵、外延进一步精准把握,例如文化艺术和思想文化概念,建议从载体、内容等方面予以区分。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提出以下完善意见:一是从研究的时间跨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过程,命题本身带有开放性,建议分阶段推进、开展研究;二是课题目前主要聚焦文化使命来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议更加深入思考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跳出西方文明谈现代化,对于现代文明的表述,有从中西角度讲的,比如西方现代文明;四是讲清楚现代文明建设的艰难性。一种现代文明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是在“立”和“破”的交互作用中建立起来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纪检组组长宋月红研究员认为课题研究全面深入、研究规划科学合理,聚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鲜明、前瞻性强。他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认识和把握入手,提出了有关建议。一是关注“中华民族”这一主体。突出现代文明建设的主体性;二是规范“现代”概念的纵横时间跨度。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中,“当代中国”和“历史中国”是辩证统一的,“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是相辅相成和贯通的,在课题研究中,需明确其彼此之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关系,思考如何归纳和提炼其内涵、机理与特点;三是“建构文明”研究的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四是文明建设的区域化实践研究需要着力加强,揭示其内在机理、把握其时代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刘志明研究员指出,课题选题意义重大,设计完整、科学,问题分析清晰,逻辑性强,课题组成员具备良好研究基础,便于出高水平成果。提出以下完善建议:一是要重点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考察;二是要重点论析“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路径研究过程中要提出一些标识性的概念、创新性的做法,突显现代性,突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最后,李建国对评议专家组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表达了感谢,并进行了回应。课题组将认真学习领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关注提炼概念内涵、拓宽研究视域、强化学理分析、坚持实践导向等方面,以此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力争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mail:zhc-kyj@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