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 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专栏: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考古发掘报告(2010—2017)

发布时间:2025-09-2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考古发掘报告(20102017)”(项目批准号为:18AKG003),最终成果为《二里头遗址宫殿区20102018年发掘报告》。阶段性成果包括《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发掘简报》《二里头都邑聚落形态新识》等在《考古》发表的学术论文。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里头遗址发掘66年来,发现一系列具有王朝气象的成果,确认为中国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王国都城遗址,被认为是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晚期都城。

20102018年二里头遗址开展新一轮田野考古工作。我们秉持多学科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采用聚落考古思路,旨在继续系统探索遗址布局与功能分区,力争全面揭示二里头时期的人地关系、社会结构与经济形态,进一步研究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的核心与引领者地位。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上述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两项突破性成果:一是在二里头遗址首次发现大型坑类遗迹——宫殿区1号巨型坑。该遗迹存在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连续堆积,出土多处用猪祭祀遗存。二是完整发掘宫殿区5号基址。该基址呈现无围墙、无廊庑、多院落、院内有同期墓葬等二里头文化二期特有的宫室布局特征。

本结项报告按单位系统公布了上述成果与工作方法。整合多学科检测、研究情况,既介绍工作成果又介绍思路、方法、过程和背景,构建完整信息链以供学术界检验和再研究。

三、成果的主要价值

本结项报告中宫殿北部1号巨型坑发现的用猪祭祀遗存,填补了二里头国家用猪祭祀制度的资料空白,同时为探究偃师商城同类祭祀制度源头提供关键证据,对于追溯宫殿建筑用土来源,完善文化分期及综合研究亦有重要意义。5号基址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多院落宫室建筑,是中国后世同类宫室建筑的源头。上述成果的发表,将深化对二里头都邑布局与演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二里头国家特征、形成、发展过程与动力机制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基础。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mail:zhc-kyj@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