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大专项 > 重大创新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研究”课题组到孔子研究院进行调研座谈

发布时间:2024-03-22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谭旭运副研究员、博士后张跃一行到孔子研究院调研座谈,与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研究员魏衍华博士,副研究员房伟博士等展开座谈。双方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广泛共识。参与本次座谈的还有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年副教授吕邈博士、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陈松博士、孔子研究院青年学者魏广帅、韩梦冬等。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会谈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研究”首席专家谭旭运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本课题的具体内容及研究设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源、心理结构、文化挑战及践行路径等进行了详细阐释,他特别指出,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载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智慧,可以为全球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提供借鉴。谭旭运表示,孔子研究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通过与孔子研究院的合作,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研究。

  参加座谈的孔子研究院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在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果和心得,强调文化心理根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魏衍华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前提,是我们对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认识清楚、阐释清楚。只有充分地文化自知,才能有文化自信,进而达成文化自强。在具体研究中,我们需要从东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演变过程中找到共通点。房伟提出,在对中华文明核心理念的阐释中,要注重把握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同时兼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精神价值层面的构造提供丰富资源。双方一致认为,加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促进跨文化融合与互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座谈中,双方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概念的内涵阐释与脉络梳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与差异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就如何借助文化对话以开展文化交流、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的现实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此次调研座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拓展了双方的学术视野,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及践行路径,为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共赢的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mail:zhc-kyj@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