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志强主持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YZD037),阶段性成果包括《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全5册)》,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的论文10篇,要报1篇。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结项等级鉴定为优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深入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对于建立文化自信,建立中国哲学研究三大体系建设,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研究“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源流、内在逻辑与精神实质,有助于从文明史脉络立体地把握中国哲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文明滋养。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中华之道》认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规律性特征,是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即中华之道的内涵。
第一,从连续性认识中国,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作为中华文明历史时间的主体担纲者、历史连续性的承接者、正统代表者,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构成了连续发展的文化生命体。
第二,连续性和创新性之间的一体关联性构成了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内在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和探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自我革命和接续奋斗的结果。
第三,中华文明以大规模统一国家的形态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最为核心的特质。对统一性的追求是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所系。
第四,包容性是统一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包容性来自对天的信仰和对天德的效法,包容性的实现途径是作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忠恕之道。
第五,和平性是包容性的价值表现。和平性奠基于中华文明对天地生生、天道至公的信仰。对和平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理想。
三、成果的主要价值
第一,该成果除了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哲学进行深入研究之外,还同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了比较,对于文明互鉴、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该成果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使之成为“五个突出特性”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第三,该成果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五个突出特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所在。